5月25日学术报告: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实验研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22浏览次数:95

学术报告: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实验研究

报告人:王建松 研究员 (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525日(周五)上午10:00,地点:J2-505

邀请人:蒋维洲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

 

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物理实验研究概况及对今后的展望。以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adioactive Ion Beam Line in Lanzhou, RIBLL)为例,本报告重点介绍我们研究小组近几年在RIBLL上开展的关于BC等系列丰质子同位素核的弹性散射实验研究。弹性散射是核反应中最基本一个反应道,但是却包含了认识原子核结构及核力性质所需要的丰富信息,人们对原子核的结构认识就始于卢瑟福散射,即α粒子的弹性散射。

RIBLL上,我们研究组建立了一套可以精确测量放射性束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的实验方法,并且首次测量了入射能量在3倍库仑位垒附近的8,10B9,10,11C与铅靶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实验数据与单折叠式势和耦合道模型计算相符合,为提取丰质子原子核的光学模型势提供参考。我们发现了丰质子核弹性散射的一些奇特现象,例如在丰质子核中的弹性散射中,破裂道耦合效应对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的影响很小,质子晕核8B9C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在库仑虹角区域没有明显的压低现象,这些现象都与丰中子核和中子晕核的表现不同,可能与原子核的结构相关,需要在理论和实验上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报告还将介绍质子晕核8B的破裂反应机制以及9Li激发态的集团结构。

 

简历: 王建松研究员, 19947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997月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现改名为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7月至20016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20016月至200412月,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回旋加速器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Fermi能区重离子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20045月至7月访问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并加入了RHIC-STAR国际合作组,20047月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资格,200412月回国,在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84月起任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组长,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学位委员会委员。RIBLL合作组共同发言人。主要从事放射性核束(RNB)引起的核反应实验研究;中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研究。2008年以来,负责放射性束流线RIBLL1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并基于RIBLL1开展奇特核8B9C9Li等的弹性散射、直接破裂反应、集团结构等反应机制和奇特结构的实验研究。参与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近年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432247,轻质量丰质子奇特核的弹性散射实验研究,2015/01-2018/12320万;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52014CB845405CSR能区的高重子密度核物质研究,2014/01-2018/1242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