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在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中形成的,是道德观的核心内容和具体展现,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以来,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并得到衷心拥护,充分表明了道德的强大力量和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正确道德导向的迫切呼唤。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范畴,反映人们对人与人关系最基本的认知,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社会属性。从为人来说,道德是立身之本;从做事来说,道德是成功之基;从成为先进分子来说,道德是政治坚定的精神支柱。道德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还是维系社会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调节器。胡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做人做事做官的根基和关键,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指明了方向。
从道德生成发展规律看,社会道德取决于公众选择、历史选择。道德的生成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物质经济基础发展推动的,并随着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关系变革而不断前进。在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从维护自身利益、推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必然对原有的和新生的道德理念进行审视,在实践中作出公众选择。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道德观念和规范必须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使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提高,否则终将被历史淘汰。历史选择与公众选择总体上是同步进行的,有时也会暂时发生错位,在某个阶段公众选择出现偏差,但最后都会被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纠正。在这期间,杰出人物、先进政党或领导力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代表社会进步方向,及时进行道德引导尤为重要。引导正确,就能防止社会道德误入歧途;放弃引导或引导错误,就可能付出沉痛的历史代价。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引发的道德冲突期,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道德引导支持正确的公众选择。道德发展既有时代应变性、又有历史传承性,既有客观决定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特定历史时期的道德冲突总是十分激烈。当代中国既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又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推进,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物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和收入差距拉大,现代信息传媒影响无孔不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不同道德理念之间的交织和碰撞加剧。面对这样的形势,就应该作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历史进步要求的公众选择,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同时吸取现代社会进步的道德理念,以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体上讲,当前广大干部群众的道德选择是清醒而正确的,社会道德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国家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主法制意识、科学意识和求知欲望增强了,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增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增强了等等。但也要看到,当前有些干部群众的道德选择处于彷徨困惑状态,出现了物欲化、冷漠化、粗俗化、奢侈化、轻责化、虚浮化等令人担忧的道德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亟需我们党和政府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以及时鲜明的道德引导,支持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健康正确的道德选择,校正和扭转那些少数人信奉的不健康不正确的道德选择,确保道德发展的公众选择与历史选择高度吻合,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进步要求,为道德建设发展提供了正确导向和基本遵循。在我国社会道德选择面临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胡总书记鲜明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把握公众选择与历史选择的高度统一,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时代要求,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长远的战略指导意义。它在纷繁混杂的道德取向中,正本清源、去粗取精,明确了是非荣耻的伦理界线,为全社会全民族树起了先进道德理念的标杆;用鲜明正确的道德导向,唤醒公众的良知,净化人们的心灵,营造健康向上的风尚,减少和化解矛盾冲突,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无形而有力的调控机制;以惩恶扬善、荣辱分明的道德规范,启迪人们内省提高,升华思想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用荣辱观引领社会道德进步的有效途径。一个人、一个社会,只有明确了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才有落实道德观的基本遵循。“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社会道德矛盾和冲突的焦点,明确了社会道德是非界线,能够有效地统一社会成员的道德认识和公众选择,引领社会道德进步。坚持以“八荣八耻”为标准,既可以使每个社会成员对个人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自我司正,又能使社会上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处于道德舆论的监督之下,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内省驱动力和外部约束机制,促使社会道德健康发展,扭转各种不良风气。
注:转自sohu网